文|李懿娟
“商品,就像人一样,也有它们的社会生命。”
——阿尔君·阿帕杜莱,《万物的社会生命:文化视角下的商品》
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,人们常常裹着艳丽花布,色彩如阳光般流淌。在东非,这些印花布被称作康噶(Kanga)或基滕格(Kitenge);在其他地方,名称不同,但绚烂如一。这些布料共同讲述着关于传统与现代、苦难与特权,以及非洲性与全球化的故事。
康噶之舞
我第一次见到康噶,是在一场现代舞表演中。剧场相当简陋:高大如哨兵的垂枝暗罗环绕四周,正中是一块搭着顶棚的半露天舞台,前排地板上铺着草垫,楼梯上依次摆着几排硬木凳。
灯光渐暗,两位主持人登台,开场的歌声迅速点燃了观者热情。主持人抛出一句提问:“脱离传统文化,坦桑人还算坦桑人吗?”随即,首支舞蹈拉开帷幕:《Mcheza Kwao Utunzwa》——“珍惜家乡的人,终将被家乡珍惜。”
展开剩余93%一束灯光打到角落,健美的黑人舞者蜷伏在地,鲜红色的蝴蝶印花方布将他包裹。舞者缓缓起身,动作如海浪般起伏,嘴中吟唱着斯瓦希里歌谣。他将那块布缠绕在身上,像穿上一件红裙。随即,他旋转起来。
舞者身披康噶
突然间,仿佛被附身一般,他猛地将什么东西摔在地上,一会儿试图用那块布吊死自己,一会儿又疯了似的用头撞地。痛苦几乎要把他撕裂,惊恐与绝望写在脸上。他浑身颤抖,濒临崩溃,只得脱下康噶。
他把康噶叠好,放在地上,随即奔向对角线尽头——那儿静静躺着一条阿迪达斯运动裤。他伸手去拿,却又舍不得那块布。挣扎间,他来回奔跑,反复踌躇,最终还是拿起那条裤子。胳膊探进裤腿,裤腰卡住了脸。他试图挣脱,却越陷越深,几乎窒息。
舞者尝试穿阿迪达斯
几分钟过去,仿佛过了几个世纪般漫长,舞者终于从头上取下裤子,系在腰间——这正是康噶的穿法之一。他抱着脑袋,仿佛随时会爆裂,随后重新蹲下,紧裹着那块鲜红的布,嘴里轻声吟唱起斯瓦希里歌谣。
灯光骤然亮起,观众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、欢呼和口哨声。一位头戴花布头巾的女子撅着嘴,高亢地唱出“呼噜噜噜!”我深受震撼。
时至今日,稍加回想,那段充满感染力的舞蹈依然在我眼前鲜活上演。康噶的符号意义因人而异,每个观者都生出不同感受:有人看见独立与殖民的较量,有人感受到非洲与西方的冲突,有人解读出传统与现代的博弈,甚至有人捕捉到性别的挣扎。如果回到康噶本身,这场表演则是哀歌,是号角——哀叹当代名牌对传统服饰的冲击,呼吁人们守护这份璀璨的文化。我真心希望,康噶能够一直延续下去。
康噶抹胸
作为一个坚持不懈拥抱传统、努力融入当地生活的异乡人,我打算参加法国摄影师德尔菲娜(Delphine Blast)举办的《康噶故事》摄影展。展览要求着康噶出席,正当我为此一筹莫展时,米可可白色别墅的主人——妈妈米可可告诉我,她正好在经营康噶生意。
妈妈米可可是个敏锐的生意人。听说我对舞蹈感兴趣,她便顺势在自己的烂尾白色别墅里开起了“疗愈舞蹈课”。这回,她又将目光投向了布料。她的康噶款式不多,也不像常见的那样轻盈飘逸,反而带着几分基滕格的厚重。我犹豫再三,最终挑了一匹来自肯尼亚蒙巴萨的绿色大花布,权作应急之用。
一般来说,康噶总是成对出现,每个都是矩形套着矩形,外圈是花纹繁复的边框(斯语称pindo),内层是主题图案(mji),而图案下方,则印着一句寓意深远的斯语讯息(称为ujumbe,有时也叫jina)。
后来在摄影展上,来自桑给巴尔岛的记者兼康噶收藏者玛丽亚姆(Mariam Hamdani)展示了一块写着“我对自己的状况很满意”的康噶以及一块描绘女性首次参与大选的康噶。婚礼上的礼物康噶则常常写有“婚礼的喜悦在于彼此相爱”“哦,主啊,赐福我们的婚礼吧”之类的句子。还有许多康噶传递的是情欲。康噶轻薄易脱,多用于居家穿着,许多文字挑逗直白,甚至带些粗俗。在老一辈的康噶聚会中,女人们只披一块康噶,尽情舞动,哪怕布料滑落也毫不在意。也有些康噶直言不讳地表达情绪。我展开自己那块,上面写着:“有问题的人没朋友”(mwenye shida hana rafiki)。突然又有些喜欢上它了。
大绿花康噶
妈妈米可可帮我把这对康噶一分为二。一块裹在身上,胸前打结成花,她说这是马达加斯加的风格;另一块被她缝成长条,搭在一侧肩膀上——那是典型的斯瓦希里穿法。她还在我头上别了一朵略显俗气的蓝色纱花。她自己也戴了一朵浅灰色纱花,配上一对大圆圈耳环,一身橙色康噶。我们俩就这样亮丽、招摇地走进摄影展。
没想到,现场无一人像我们这样穿着简易的“康噶抹胸”。玛丽亚姆将康噶折叠缝合,从头套下,袖子自然垂落,显得端庄稳重。更多人则把康噶作为衣裙的一部分,或者披在背上、系在腰间、缠在头发上做装饰。最出彩的是德尔菲娜本人——她身穿露背黑色长裙,将整块康噶垂挂于脖颈,用一根皮带束在腰间。皮带以下,布料徐徐展开,如同一条盛放的长裙,自肩头倾泻而下。
我觉得自己是个原始人。
米可可白房里,“外国人”穿康噶
我和妈妈米可可
我把这事告诉了当地邻居、挪威坦桑混血莎莎。她大笑:“又是外国人才会干的事情。”此前,我参与“疗愈舞蹈课”、背红蓝花布包,她都是牙尖嘴利却不失道理地说:“这就是个针对外国人的骗局!什么疗愈舞蹈?非洲舞能治病?”“对不起啊。但这就是个游客包。除了游客没人会背这种包。”
我再也没裹过那块印有“有问题的人没朋友”的绿色大花康噶。
难民的基滕格
莎莎口中那个巨大的“游客包”,我每天都用,那是我人生中第一件基滕格。它底色深蓝,其上点缀着放射状的棕、白、红几何花朵以及醒目的红色贝壳图案。整个包身挺括又柔软,带褶皱且有光泽,中非欧友人见了都夸。更重要的是,它是朋友薇薇临别坦桑时送给我的礼物,是布隆迪难民用基滕格花布亲手缝制而成。
薇薇曾在坦桑与布隆迪交界处的恩杜塔(Nduta)难民营实习。她告诉我,那里曾居住着七万多名布隆迪难民——他们逃离了三十公里外的动荡家园,在营地里暂时安顿。受政策限制,难民缝制的布包无法进入营地外的市场,只能卖给工作人员或赠予援助组织。如今,流离失所的难民陆续被遣返,恩杜塔营地也宣告关闭,而那个包却安然留在我身边。
我终于意识到,它回响的远不止友情,也不仅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余音,更是一种潜藏于做包者与背包者悬殊生活中的微妙权力关系。
我选择继续背着这个包,它也提醒着我去不断思索未了的命题。
我为花包添置的长袍、折叠布扇、装纸币的小方包和装硬币的小圆包
寻根基滕格
我的基滕格花布不知不觉就多了起来。基滕格泛指一种质地挺括、色彩斑斓的印花布,在整个东非都十分常见。在坦桑邻国布隆迪,布料市场热闹非凡,布匹高悬如幡,缤纷如旗,裁缝们在缝纫机前赶工,针脚翻飞。
我在市场买来蓝紫两匹,原以为它们是东非的普通基滕格,细看却发现布面上印着“蜡染”(Wax)、“荷兰”(Hollandais)、“保真”(le vrai)等字样。原来,这是西非蜡染布,正反两面图案清晰可见,是基滕格中的精品。
西非蜡染布源自印尼传统蜡染工艺(Batik),匠人以蜂蜡作屏障,手绘图案,多次染色,最终使布料呈现出双面清晰的纹样。荷兰殖民者将蜡染布工业化,但未能在印尼打开工业布市场,于是将其引入西非,并依照当地审美调整图案与配色,工业蜡染布迅速流行开来。我望着这些布料,不禁思忖:殖民根源下,广为人知的“非洲印花”,是否真正属于非洲?
我又看了看所购布匹的品牌:Orientar和Anningtex。我本以为这是荷兰的老牌工厂,结果我惊讶发现,这俩竟都是专门面向非洲市场的中国品牌。Orient的“东方”含义不必多说,Anning指的也是“安徽”与“宁波”。至今,非洲仍依赖欧洲与中国的进口,并未建立起规模化的印花布产业。全球化的冲击下,广为人知的“非洲印花”,是否还能代表非洲?
回到坦桑后,我又在去了当地的基滕格市场。坦桑的布料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“在地化”:多数没有品牌标识,有些干脆印着“MAGGIC”这样的拼写错误,或者“ORIENTIARE”这类山寨字样。当然,也不乏更真实的“在地化”尝试。每年妇女节,坦桑各企业都会统一发放布料,供女员工裁制服装,并于节日当天集体亮相。今年是大选年,一款疑似本地产的“萨米娅总统头像基滕格”成为三八妇女节的主题布料。在我看来,这款布料的印头略显突兀,色彩却干净素雅;在当地人眼中,印头倒无伤大雅,问题在于颜色终究少了几分热烈张扬。我与当地审美的确有些不同。
马赛部落的红格披肩(Shukas)上,放着我的基滕格布料合集
最近,这些布料终于迎来第一次剪裁。我从那块蓝布开始,与心仪的当地裁缝店设计出一套带蓬蓬荷叶边的分体裙装。相比那件“康噶抹胸”,这套端庄得体。偶尔我会穿着它参加活动;即便闲置在家,想到它所承载的美丽光泽与跨越国界的生命轨迹,心中也会泛起些感情。
我在裁缝店做的简单设计
蓬蓬荷叶边分体裙
蓬蓬荷叶边上衣
我看着我的布料,每一匹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。我想,街头巷尾的那些斑斓色彩一定也是如此。我希望康噶与基滕格花布不会沦落为外国人与年长者的狂欢,街上绽放的艳丽能够代代相传。我也希望这片土地终有一日能自给自足地织出自己喜爱的布料,孕育属于它的图案与风尚。我相信,终有一天,非洲布料将会讲出属于自己的新故事。
阅读作者更多作品
虚构 Fiction
(中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(英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大师工作坊
(中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(英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大师工作坊
(中/英文,报名中,2025/07)
(英文,进行中)
(中/英文,报名中,2025/07)
(英文,进行中)
类型小说
类型小说
(英文,已完结,2025/04)
(英文,已完结,2025/04)
非虚构 Non-Fiction
(中文,进行中,每月开展)
(英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(英文,进行中,2025/03)
(中文,进行中,每月开展)
(英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(英文,进行中,2025/03)
剧本 Writing
(中/英,敬请期待,2025/09)
(中/英,敬请期待,2025/09)
诗歌 Poetry
里所诗歌工作坊(中文,敬请期待,2025/08)
(中文,2023)
里所诗歌工作坊(中文,敬请期待,2025/08)
(中文,2023)
每日书 Daily Writing Community
(中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7月每日一歌主题班(中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7月共写班(中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7月自由书写班(中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Daily Writing(英文,每季度开展)
(中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7月每日一歌主题班(中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7月共写班(中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7月自由书写班(中文,报名中,每月开展)
Daily Writing(英文,每季度开展)
线下活动 In-Person Events
写作聚会(北京/上海,不定期举行)
在地写作
写作聚会(北京/上海,不定期举行)
在地写作
////////////
(2017,上海)
(2017,上海)
出版 Publishing
出版作品
出版作品
……
文学经纪
文学经纪
合作出版社
合作出版社
上海译文出版社、未读、天津人民出版社、微信读书……
新书阅读
新书阅读
发布于:上海市垒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